实践思政|202205
当前位置: 首页成果报告成果形成背景 ▶ 正文

成果形成背景

2022-11-08  浏览: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行合一,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

山东财经大学自2012年起,结合“三千计划”(进千村千企业千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实践思政,不断总结完善经验做法,加强各类实践活动整合和价值引领,在全国率先提出实践思政理念,即:实践思政是以实践方式为主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思政课、课程思政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实践思政更加突出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更加突出开放性,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更加突出主体性,推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效结合;更加突出系统性,推动育人链条和育人场域有效融通。实践思政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探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实现形式

本成果致力于加强系统设计和资源整合,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思政育人体系,主要包括:丰富教学资源修订培养方案,增设实践思政学分,联通课程体系,实现本硕博全学段贯通,建设一流课程群,设计五大行走课堂;打造“1+N+X教学模式,深挖实践思政元素,形成1”条实践主线、“N”个实践平台、“X”个实践载体制定三阶段六环节教学策略,实施项目制教学,嵌入个性化学习模块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创新教学评价更新评价理念注重过程评价拓宽评价维度,突出评价的实践性、时代性、多元性、长效性

十年耕耘,本成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四大转变:教学方式从填鸭式理论漫灌向浸润式实践教育转变,实现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学习方式从被动知识认知向主动知识建构转变,实现思政教育外化于;体制机制从条块分割向学校统筹、多方联动转变,实现实践思政固化于制;育人载体从学校课堂向社会课堂转变,实现实践思政实化于物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育不足不系统,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思政教育资源碎片化,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脱节;

3)思政教学效果欠佳,亲和力感染力不足,灌输多启发少,入耳入眼易、入脑入心难;

4)思政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长效性不足,评价结果不全面、欠科学缺乏协同创新机制



关闭